新闻资讯
NEWS

允许的力量

发布时间:

2023-10-27 15:41


禅宗有一则公案。有个寺院里有两棵树,一棵欣欣向荣,一棵却枯萎衰败。禅师问他的两个弟子:枯的好,还是荣的好。一个弟子回答:当然是荣的好。另一个弟子却说:“枯也由它,荣也由它。”禅师赞道:“世间万物,荣枯自有其道理,不必有分别心。”在这个不确定的世界里,四季荣枯,悲欢离合,都是我们无法掌控的事。如果执着于祸福好坏,人生只能陷入痛苦,无法自拔。不如学会允许,学会接纳,好的坏的一起接受。人生如书,风吹哪页读哪页。不掌控关系,不控制结果,用开放的心态迎接一切变化,才是世间最温柔的力量。

允许讥谤,是一种境界。《增广贤文》里讲:哪个人前不说人,谁人背后无人说。人生在世,总会被别人的议论。如果一定要去争个是非对错,人生往往陷入无休止的麻烦中。是非以不辩为解脱。允许讥谤,允许议论,人生才能获得一份自在与洒脱。民国时期,冰心和林徽因交恶。冰心是守旧派,林徽因则更多受西方思想影响。二人对待男女交往的界限上,分歧很大。林徽因经常在家举办文化沙龙,邀请很多文人前来参加。她对待男性友人的态度,与现代人无异。冰心看不惯她,在报纸上说她是一朵混迹于风月场所的交际花。很多不明真相的人,也跟着攻击她。一时之间,报纸上到处都是关于她的侮辱和谩骂。面对非议,林徽因却始终未置一词,没有在报纸上澄清,也没有跟人解释什么。照常办她的沙龙,正常做她的建筑研究。结果不到一个月,外面的非议就沉寂下来,报纸上再无半点动静。古人说:不辨是非,得大自在。人的议论就像是水一样,越是搅动越是浑浊。百人百心,千人千样。人活在世上,没办法令所有人都满意。与其关注别人的说法,不如专注自己,把自己的日子过好。不被外界的噪音动摇,守住本心,允许讥谤,是一个人的智慧,也是一种境界。

允许离开,是一种成熟。蒋勋说:人与人之间的关系,除了生离,就是死别。这个世界上,再好的关系,也只能陪你走一程。朋友相遇在风中,聚散不由你我。岁月在变迁,我们都在变化。允许朋友离开,允许彼此失散,是一个成年人应有的成熟。苏轼早年与沈括相交莫逆。二人是同事,一起上班下班,相互赠送诗文,有着很不错的感情。但是后来沈括成为王安石的得力干将,支持新法。苏轼外放地方,到处反对新法。二人的身份立场,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。苏轼恍然不觉,依然拿沈括当朋友,送他自己的诗文。沈括却摘出苏轼反对新法的诗句,添油加醋,上告朝廷。苏轼下狱,受尽折辱,差点丢掉性命。昔年好友,就此一拍两散。后来苏轼路过润州,沈括亲自接待,以延州石墨相赠。希望可以修补二人的关系,挽回苏轼这个朋友。苏轼却回赠一篇《书沈存中石墨》,字里行间异常客气,再无当年半点亲密。沈括了然,从此二人再无交集。人是一种环境动物。不同的境遇,塑造着不同的人。不同的际遇,镂刻着不同的人生。无论我们如何不愿承认,当彼此踏上不同的旅程,这一刻,就是友情的终点。人来人往,人聚人散,皆是缘分使然。既然注定走散,那不如各自安好,不负不欠。

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、痛苦。但是真正决定你人生质量的,是你内心的选择与态度。作家辛迪·芬奇说:我会允许一切自然发生,并将之视为生命的风景。面对无法改变的现实,你若持续抵抗,只会在绝望中迷失自己。学会释然,把心放宽,无论好的坏的,允许一切发生。不对抗风浪的人,才能逐浪而行。无论身处什么样的境遇,愿我们都能做一个柔软且强大的人。

相关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