低调还是高调,与一个人的能力无关,只和品行与境界有关。把调子放低,既需要智慧与理性,也需要宽广的胸襟和远大的志向,因此并非谁都能做得到,因侥幸的成功,撞上了大运,便不知自己姓啥者大有人在。有的人出过一两本书,便以文豪自居,今天登报纸,明天上电视,自吹自擂,仍不罢休,还要持之以恒地大肆宣传鼓吹,以使自己长享盛名;有的人在某次竞技比赛上获得头名,便笑傲江湖,睥睨世界,认为可以从此打遍天下无敌手了;有的人不知靠啥非法手段发了横财,便生怕别人不知道他已经发达了,整天显富摆阔……一位拍了部高票房电影的导演说:“不是我想骄傲,而是我的成绩实在太突出,想谦虚也谦虚不来。”这些人之所以变得狂傲自大,固然有其内在因素作怪,但外在因素也会推波助澜。亲朋的有意奉承,有求者的肉麻谄媚,以及媒体无限度的吹捧,往往会使他们产生错觉,以为自己对任何赞誉都受之无愧。一旦产生这种错觉,人想不晕乎、想不狂傲自大都难。
《左传》中记载,孔子的七世祖、宋国大夫正考父是个谦谦君子,曾连续辅佐三位国君,是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。虽为三朝元老,但他在朝廷工作中却毫无霸气,更无油条味,而是为人始终谦恭,处世一直谨慎。正是这种低调的姿態,不仅赢得了人心,而且成就了事业。为了教育子孙后代,他在家庙的鼎上铸下家训:“一命而偻,再命而伛,三命而于,循墙而走。亦莫余敢侮。饘是,鬻于是,以糊余口。”意思是说,每逢有任命、职位提升时,都要越来越谨慎,越来越恭敬,始而低头,再而曲背,三而弯腰,连走路都要靠着墙边走。这样做,不会受到别人的轻视,更不会受到别人的侮辱。生活中,只要用这只鼎煮粥糊口,也就可以了。
先贤有言:“方为一事,即欲人知,浅之尤者。”凡念念不忘头顶名衔或光环者,大抵是浅薄之辈。真正的低调是一种无欲则刚的力量,是一种参透人生后的清醒,是一种阅尽人世沧桑后的渐悟,更是一种包容与豁达后的成熟。人处在底层有个好处,就是无论从哪个方向努力,都是向上的。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版权所有:富虹集团 辽ICP备05022505号
地址:沈阳市浑南新区浑南中路59号
电话:024-31952305
传真:024-3195230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