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要陷入自证陷阱
发布时间:
2023-08-24 16:18
看过一个细思极恐的问题:如果被关进精神病院,你如何证明自己没病?你大吵大闹,坚持说自己没病。医生只会嘲笑你的话没有可信度,头也不回地将你关进病房。你疯狂举例证明自己,不停地说“地图是圆的”。医生反而会觉得你已神志不清,毫不犹豫地给你打上一针。发现没,当你被质疑的时候,无论你怎么解释,都只能任由对方牵着鼻子走,让你掉入深不见底的“自证陷阱”。一百多年前,莫泊桑就在短篇小说《绳子》中,说透了自证的可怕。有位农民随手从地上捡了根绳子,却被旁人污蔑成了捡钱包。他拿出手里的绳子百般解释,可他的辩解越周密,证据越确凿,别人反而越不相信。最终,颠倒黑白的流言、变本加厉的嘲讽,让他陷入了无止境的内耗,最终逼他走上了绝路。莫泊桑在书里告诉我们:他人的误解和嘲讽,就像一根束缚你的绳子。你越在意,越辩解,绳子就会勒得越紧,让你在自我怀疑与消耗中逐渐窒息。
《绳子》的主人公奥舍科尔纳,是一位朴实节俭的农民。他什么东西都舍不得扔,衣服、鞋子和农具上,也都是修补过的痕迹。有一次,他去镇上赶集,在通向广场的小路上,看到了一小截绳子。穷惯了的他,立马联想到了这截绳子的好几种用途。他赶紧弯下腰,捡起这截绳子,并小心翼翼地将其卷成一捆。不料,他捡绳子的模样,恰好被路边商店的一位熟人看在了眼里。他一抬头,刚好看见对方盯着自己,他咻的一下羞红了脸,然后装作从地上找东西却没找到的样子,随后起身混入了集市中。逛完集市后,他去一家饭馆歇脚,听到大家都在议论有人丢了钱包。他正听得起劲,突然有两个警察找上门来,将他带到镇政府审讯。原来,那位熟人误以为是他捡了钱包,向警察举报了他。他大喊“冤枉”,一脸惊恐地取出绳子为自己辩解,并要求警察搜身。警察什么也没搜到,只好暂时放他回去,让他等待接下来的传唤。他刚一走出镇政府,看热闹的人便凑上来将他围住,好奇地追问细节。他只好再次拿出绳子澄清,并把自己的口袋翻了个底朝天,证明里面什么也没有。众人听了却哄笑不止,谁也不相信他说的话。他又急又气,带着大家走到捡绳子的地点,反复讲述整件事情的经过。大家依旧纷纷摇头,还嘲笑他说:“别装了,老滑头!”他不知怎么办才好,干脆在村子里转了一大圈,到处对人解释这件事。可他从白天说到深夜,累得筋疲力尽,依旧洗不清自己的嫌疑。就在他为此焦头烂额时,镇上传来了一个消息:一位长工向警察坦白,说自己才是捡到钱包的人,如今已物归原主。奥舍科尔纳得知后如释重负,兴冲冲地跑出家门,向大家宣告自己的清白。没想到,外界的传言竟愈发离谱。有人猜测他是幕后主使,买通长工当“替罪羊”;有人怀疑他和长工是同伙,见事情败露才去还了钱。一句句讽刺与诋毁,令他憋屈得喘不上气、吃不下饭,甚至无心继续务农。从那以后,他每天绕着村子转圈,逢人就讲自己被冤枉的遭遇。人们却事不关己地哈哈大笑,指着他对旁人说:“这就叫撒谎狡辩。”这个老实了大半辈子的农民,怎么也想不明白,为何没有一个人愿意相信自己?他费尽了口舌,耗干了气力,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日渐萎靡。在焦躁、愤怒与委屈的摧残下,他的身体逐渐衰弱,最终一病不起。村上春树说过这么一句话:“不解释就明白不了的东西,即使解释了也明白不了。”在恶意的揣测面前,任何回应都不过是一场徒劳。你的解释,会被曲解为掩饰;你的清白,会被羞辱成笑话。恶语和谣言不是真理,不会越辩越明,只会愈抹愈黑。在一件烂事上反复纠缠,最终只会害得你自己满盘皆输对于书中的奥舍科尔纳来说,“绳子”是他苦苦证明的真相。
但在那些不相干的人眼中,绳子却成了掩人耳目的谎言。前者想尽办法证明自己,后者却认定他在装腔作势。彼此互不理解,又怎能争得出对错?想起罗翔说过的一句话:“误解本是人生常态,理解反是稀缺的例外。”人这一生,总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,卷入百口莫辩之事。你若任由他人审判自己,只会被一步步引入“自证陷阱”:一听到旁人的异议,立马着急地向对方解释,得不到认同便焦虑难安;面对别人的不信任,费尽心思地收集证据,不惜牺牲利益也要自证清白;害怕遭到误解,努力迎合外界的评价,想尽办法纠正别人对自己的印象……事实上,那些喜欢对别人指指点点的人,并不在乎真相,只想发泄情绪。你句句回应,事事反驳,一不小心就会落入对方的逻辑圈套。作家王尔德,曾被好友的父亲诋毁生活作风不检点。对方与他并无纠葛,仅仅是和儿子吵了一架,想拿他撒气。朋友劝王尔德清者自清,不要理会那些毫无根据的闲言碎语。王尔德却咽不下这口气,暂停所有工作,高薪聘请律师,坚持要起诉诽谤者。法庭上,他要求对方拿出证据,对方却大打感情牌;他有理有据地反驳,对方却故意抬杠。几个回合下来,他被对方激怒,对法官出言不逊,并拒绝继续出庭。结果,他不仅败了诉,还被判处“行为失当罪”。一夜之间,他身败名裂,作品备受唾弃,妻子提出离婚,文学界也不再接纳他。在重重打击下,他整日浑浑噩噩,借酒消愁,年仅46岁就郁郁而终。画家陈丹青说:没必要让所有人知道真实的你,或者是你没必要不停地向人说,因为这是无效的,人们只会愿意看到他们希望看到的。当一个人存心诬陷你时,你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,任何反击都绵软无力。无论你怎么解释、证明与反驳,对方都能找到新的角度攻击你,诋毁你,直至彻底逼疯你。跟莫名的质疑较真,为外界的评价介怀,你会处处受人摆布,失控地滑入深不见底的陷阱。
在《绳子》的故事结尾,奥舍科尔纳病入膏肓,几个月后就不幸去世了。临终之际,他依旧一遍遍地念叨着:“这是一小截绳子,不是钱包……”为了旁人根本不在意的清白,他掉入了自证的无底洞,搭上了自己的下半生。人生在世,谁都免不了会遭遇诋毁与诽谤,不知不觉地走向自证陷阱。如果太在意别人的评价,你就会成为他人意志的奴隶。
现实中,莫泊桑的《绳子》无处不在。它是捕风捉影的谣言,是无中生有的污蔑,也是不堪入耳的责骂……你若任由这根“绳子”绑架,就会在越缠越紧的窒息感中,走向自我毁灭。人生的大部分痛苦,来自你过度在意他人的看法,总想向外界证明自己。作家三毛说过:“你对我的百般注解,不构成万分之一的我,只展示一览无余的你。”别人的评价只是片面之词,左右不了你的生活,也无法定义你的人格。去做自己的主人,不必理会外界嘈杂的声音,也不必强求任何人的认同。在一切误解、谩骂与诋毁面前,无视是最聪明的回击,沉默是最有力的反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