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抗焦虑最好的办法
发布时间:
2023-08-17 16:30
做个有趣的小测试。想象一下,你面前有一个离地16米高的窄木板。你要像走钢丝一样走过去,你的感觉是什么?恐惧?因为你预测自己肯定会掉下去。紧张?因为你感觉很多人会看你出丑。伴随恐惧、紧张而来的,可能还有焦躁不安。那么,如果你是一个杂技演员呢?面对“走钢丝”,你会想:“我只要保持平衡,就可以顺利走过去。如果没把握,可以系安全绳,就算失败了,也可以再挑战。”发现没,当人冷静下来,发现自己没有安全问题,就能作出理性又准确的判断,也不会轻易陷入焦虑。这则经典的心理学测试,出自亚伦·T·贝克博士的《这样想,不焦虑》。在书里,亚伦借此提出一个观点:“认知水平,决定了焦虑程度。”让人恐惧慌张的,并非事情本身,而是我们对事情的判断力。而破解焦虑的最好办法,就是改变我们对情绪的认知。
改变思维认知,是对抗焦虑的最好办法。亚伦·T·贝克,一直被视作认知疗法的创始人。他通过25年的实践,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:“不同的思维方式,会使我们对同一件事产生不同的感受。改变思维,就可以改变主观感受。”那我们应如何打败焦虑呢?亚伦用女儿的这段经历,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“认知疗法”。他的女儿克里斯提娜,在16岁那年,拿到了驾驶证。和很多新手一样,一开车上路,女儿就紧张得手足无措。眼睛直勾勾盯着前面,双手紧握方向盘,每一块肌肉都紧绷,情绪异常焦虑。一次,一辆大货车迎面驶来,吓得女儿发出尖叫,直接在路中间熄了火。这之后,别说开车上路,一说起开车,女儿就焦虑到大发脾气。每当这时,亚伦都轻轻拍拍女儿的肩膀,跟着女儿一起改变思维认知。
一、直视思维:直面内心的恐惧。克里斯提娜说:“驾驶很危险,一旦发生事故,我一定会死掉。”亚伦点点头,没有反驳,他只想让女儿先知道自己为什么焦虑。正所谓,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。如果焦虑是个劲敌,我们第一步要做的,是看清敌人的样子。举个例子,你担忧自己的前途。那就要仔细想想,你是为行业发展担忧,还是对自己的能力没信心。先找到焦虑的根源,你才能找到破除焦虑的方法。
二、验证思维:校验自己的想法。亚伦问女儿:你有没有查过,发生事故的概率是多大?原因又有什么?女儿听后,开始上网查,得出一个结论,如果遵守规则,安全驾驶,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并不高。这一步,是为了让女儿验证,她的想法是否客观。如果我们只是一根筋地顺着思路想,那结果一定是把焦虑无限放大。所以,要及时运用验证思维,寻找有力证据,把跑偏的思维拉回正轨。比如,你正身处“年龄焦虑”“容貌焦虑”中,那不妨看看身边的人。也有大器晚成,四五十岁创业成功的,也有人长得并不漂亮,却活得漂亮的。
三、市场思维:做“成本效益”分析。亚伦提醒女儿:宝贝,你上次练车,是两周前呢,感觉过去好久了。“是的,爸爸,因为一想到开车就害怕,一害怕就拖延。”“你瞧,焦虑浪费了你的宝贵时间,简直太不划算了。”他想告诉女儿的是,焦虑这种负面情绪的成本太高。想必你也有这种经历。本想学一门新技能,可一会担心学费打水漂,一会焦虑自己没时间。结果,想了半天也没拿出丁点行动,白白浪费了大把时间。本想带孩子好好度假,可一想到孩子中等偏下的成绩,内心骤然升起一股焦灼感。于是,玩也没心思玩,白白损耗不少精力。不管是时间,还是精力,都是我们的生活成本。而焦虑,就是最大的成本消耗,没有带来任何效益。明白这点,我们就会有意识地停下胡思乱想。
四、转弯思维:换个角度看问题。在这之前,克里斯提娜把练车当做一项不得不掌握的技能。就像上学考试一样,见同龄人会开车,她也硬着头皮去学。如今,亚伦提醒她,能不能把学开车这件事,当成一次游戏。掌握驾驶技术的过程,就当成升级打怪,从中寻找乐趣。当女儿换个视角去看,发现练车也不是件枯燥的差事。掌握了转弯思维,你会发现人生从来不缺峰回路转的事。你为迟迟不能痊愈的身体担忧,可生病不也是自我调整的契机,让你慢下来关怀自我。你为还不完的房贷车贷心累,可这些不也是催你奋进的动力,让人不懈怠、不放弃。这世上,从来没有完全的坏事,只有你认知中定义出的坏事。五、成长型思维:永不放弃去做。亚伦不仅仅是带着女儿反复练习驾驶,更是在反复练习如何摆脱焦虑。亚伦说,焦虑非常顽固,不可能轻易摆脱。需要我们一次次重复上面的步骤,一次次更正头脑里的惯性想法。到最后,克里斯提娜顺利学会了开车,更学到了遇事不焦虑的诀窍。其实,无论是谁,想要远离焦虑,都要进行无数次尝试。不要抱着一劳永逸的固定思维,要具备成长型思维,刻意练习,永不放弃。那么,眼下的你,是否正被焦虑困扰?那我们不妨先问问自己:到底在怕什么?眼下的恐惧是否必要?焦虑造成了多大的消耗?换个角度看问题行不行,能不能先行动起来?说到底,心病还须心药医。作为一种心理病症,繁殖焦虑的土壤,是我们的内在认知。那疗愈的办法,也要从内心去寻找。思维方式一变,情绪状态和自身处境,也就跟着变了。
在心理学上,有个概念,叫“习得性无助”。意思是,当人的思维定格时,做起事来就很容易陷入无助的状态。曾经一度,我也认为,当代人的焦虑,全因生活的艰辛,命运的为难。可看完亚伦的《这样想,不焦虑》之后,我彻底改观。原来,人完全可以通过改变自己,来改变对世界的感受。古希腊哲学家爱比克泰德曾说:人不是被事物本身困扰,而是被他们关于事物的意见困扰。境随心转,我们其实都活在自己的观念中。悲观者困于当下,乐观者赢得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