员工感悟
EMPLOYEE PERCEPTION

沉浸式做自己

发布时间:

2023-10-21 15:25


有人问作家王尔德:“世界上最恐怖的事情是什么?”王尔德答:“太多人活得不像自己。”年轻的时候,我们活在尘世之中,生命被太多东西所牵绊。外界的眼光、世俗的评价、人群的嘈杂……无一不是内心的负累。到了一定年纪,洗尽了铅华,也活出了通透。才发现一个人最好的活法,其实很简单:沉浸式做自己,不要东张西望。

别人的闲事,不必插手。《菜根谭》中说:“福莫福于少事,祸莫祸于多心。”生活中很多纷扰,其实都来源于一颗多管闲事的心。作家杨本芬有个表叔,年轻时声称自己想要做生意。杨本芬的父亲听说了,二话不说任由表叔借走大半积蓄。后来表叔空手而归,大家才知道他根本没有做生意,而是把钱骗去赌博了。父亲为了让表叔“回头是岸”,不仅原谅对方,还主动拿钱让他帮自己找房子。结果表叔拿到钱,又跑进赌场输个精光。散尽家财的父亲,此后几年受尽生活欺压。可如此付出,不仅没有换回堂弟的感激,反而得到了怨怼和鄙夷。《醒世恒言》里有句话说:“事不关己休多管,话不投机莫多言。”到了一定年纪,你要意识到自己所处的立场。不要在任何事情面前都插上两脚,更不要热烈地表现出自己的好意。因为不管是陌生人,还是身边人,都不需要你过分的热络与关心。陈道明曾经谈过自己的交友观。他说自己不论何时,都不会干涉朋友的闲事。哪怕对方主动说起自己的私事,他也会主动制止。有人说他为人冷淡,也有人评他不近人情。他却回应说:干涉太多不必要干涉的事,反而会让彼此心生间隙,甚至破坏彼此的交情。这种界限分明的生活方式,让陈道明保留了内心一方天地,更加舒心做自己。人到中年,所谓成熟就是越来越清楚别人的事和自己的事。与其在别人的鸡毛蒜皮里消耗精力,不如把精力还给自己。不轻易干涉,不过分探究。沉浸式做好自己,内心便多一份从容,多一份安定。

别人的评价,不作理会。作家章岩说:“太在意别人的评价和议论,不能按照自己的内心来活。长此以往,生活就会失去方向,就像激流中的小船,总在漩涡里打转,迟早会葬身水底。”年轻的时候,我们总是很在意别人的评价。经历多了才明白:真正伤害你的不是他人的看法,是你对看法本身的在意。又何必要拿别人的话,来惩罚和折磨自己。作家周梅森年轻的时候,在一个煤矿工厂当工人。那时候,他认识的汉字还不到3000个,梦想是当一名优秀的作家。白天,他跟工友们一起做着又脏又累的挖煤工作。晚上,工友们相约打牌、闲聊,只有周梅森独自在煤油灯下默默读书写作。工友们见此情景,纷纷嘲笑他走火入魔:就你,还想当作家,别做梦了。你忘记自己是个挖矿的了吧?一个挖煤的想当作家,也太奇怪了。就在周梅森不断投稿,又遭遇退稿之后,工友们的嘲讽声更是此起彼伏:“稿费(废),稿费(废)。”面对周围人的取笑和奚落,周梅森索性捂上了耳朵。他仍旧潜心阅读,将全身心投入到写作之中。终于,在文坛深耕了多年后,周梅森逐渐显露才华。2017年,电视剧《人民的名义》爆火,作者兼编剧的周梅森随之一炮而红,自此他的命运也发生了巨变。从一个普普通通的矿工,到享誉全国的作家,周梅森正是因为不在意别人的评价,才能走上人生巅峰。人到了一定年纪,心绪是需要往回收的。如果总是活在他人的眼光里,那么就永远没办法走好自己的路。每个人的认知和视野不同,你所做的事情别人不理解也很正常。面对世俗的眼光,不必纠结,不必在意。正如狄更斯说:“选择好自己的路,不管别人的流言蜚语,最重要的是,做最好的自己。”

别人的情绪,不受影响。白岩松曾说:我们之所以活得很累,并非生活过于刻薄,而是我们太容易被他人的情绪所左右。企业家李笑来有段时间去国外出差,回来遇见了一位老同学。多年不见,李笑来本打算好好叙叙旧。没想到,同学刚坐下来,就对着他一通抱怨。领导不是个东西、妻子不够体贴温柔,孩子也不听话……言辞之间,全部都是生活的不如意。李笑来和他聊了没一会,发现自己居然也情不自禁开始抱怨。犹豫片刻,李笑来还是赶紧起身结账,客客气气地送走了那位同学。生活中,总会遇到一些负能量很重的人。本来你很开心,他们哭丧着脸让你瞬间陷入失落;本来你对生活非常满意,他们不断抱怨让你也开始怀疑自己。中年已经不易,又何必在别人情绪的泥沼里,丢失了自己。作家哈里斯和朋友散步的时候,曾经遇见过一个脸色阴沉的小贩。朋友想要买一份报纸,于是礼貌地跟小贩说话,小贩却始终冷言冷语。朋友接过报纸,又和颜悦色说了句:“谢谢。”小贩仍旧不予理睬。二人买完报纸离开后,哈里斯忍不住吐槽说:“那个人态度也太差了,是不是?”朋友却司空见惯的样子:“他一向如此。”哈里斯不解地问:“那你为什么还对他这么客气?”朋友一脸平静地回答:“我为什么要让他决定我的行为?”心理学上有个词叫“情绪自由”,是指他人的情绪与自己无关,自己的情绪也不受他人影响。对中年人来说,成熟就是逐渐学会屏蔽别人的情绪,沉浸式做自己。不被别人的言行干扰自己的内心,不因别人的过错影响自己的心情。当我们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之中,会发现美好常在,生活值得。

周国平说过:“幸福,不是活成别人那样,而是能够听从自己内心的生活。”人生的进程越往后,就越需要把目光往回收,找回内心的平衡。当你能沉浸式做自己,属于你的掌声从来不会缺席。